发表时间: 2020-08-31 15:34:11
作者: 福建节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企业将各项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计划进行管理。 一个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是:从结合战略的销售预测到销售计划,到主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到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到物流计划,分销资源计划等等。一个企业经营的脉络就是一个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脉络。 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1.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 计划管理也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
2.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
目标不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3.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 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 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顺利实行;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做无用功。 所以我们不管目标是什么,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有资源来支撑目标。 比如企业打算扩展国际业务的时候,是否拥有国际人才、国际渠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呢? 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腔热血也是徒劳。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1.打破职能习惯 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务取向”。 在“自利取向”情况下,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 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 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所处的位置。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 管理层要重视转变员工观念,通过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视员工的建议等完成管理方式改变。 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这也是很多企业引入流程再造不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从古典组织理论中,我们知道组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 1.指挥统一 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2.管理幅度 有效的管理幅度是5-6个人。 3.分工 根据权责和专业化来进行横向与纵向分工。 4.部门化 把分工所产生的同一专业的员工集合于一个部门内,由一个经理来领导并加以协调。 组织设计的古典原则只是想平衡权力和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 1.专业化 专业化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包括服务的意识、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专业化能消除人们对权力的崇拜。 如果一切以专业化为标准,尊重标准和科学,人们就不会再依靠权力和职位来传递信息和指令。 2.分权 不少企业也有分权手册,也有分权制度,但是实施起来常常走样,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分权。 分权是权力一经分配就不再能收回,而授权是可以收回的,很多人喜欢混淆分权与授权的界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基本特征:
显然,这三个特性都反映出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是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符合顾客需求、不能为顾客最重视的价值作出关键贡献的能力不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场和顾客需求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海尔是这么总结的:“与顾客零距离就是与竞争对手远距离”。 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对于确立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和竞争实力是极为重要的。 为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从长计议。 企业自己需要审察经营的业务、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观察市场需求和技术演变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独具慧眼地识别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并界定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这些就是战略管理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此,简单地讲,战略管理就是为得到核心竞争力所做的独特的管理努力。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机制与环境条件加以支持。 战略管理包括:
最后,是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基于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强化突出,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差异竞争优势。
《福布斯》美国富豪排行榜揭晓通常是英雄的盛典,因为进入美国富豪榜的人,他们的财富是慢慢积累起来并可以公开度量的。 而每到中国富豪榜揭晓,除了一些传奇故事,大多都经不住理性的推究和考量。 随着《福布斯》中国富豪的一个个落马或遭遇不测,中国人开始对财富有了戒心。 人们于是注意到了富豪与企业领袖的区别:单凭财富并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企业领袖终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企业领袖代表着民族精神的方向,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之根源,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体现。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个性魅力(团队文化)—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到最终形成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 所以企业文化管理要经历生存目标导向、规则导向、绩效导向、创新导向、愿景导向的逐步过渡,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逐步成长。